【專訪 高雄市都市發展局局長 楊欽富】
高雄市在1920年正式擁有法律所賦予的城市定位;100年就這麼過去了,未來的100年,高雄市又會發展成何種樣貌?高雄市新政府上任僅短短百天有餘,都市發展局楊欽富局長,已經擘劃出一個智慧聯網環環相扣又充滿契機的新都會。
楊局長表示,「智慧」的理念就是透過新一代資訊科技的應用使人類能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的狀態,通過把感測器嵌入和裝備到全球每個角落的供電系統、供水系統、交通系統、建築物和油氣管道等生產生活系統的各種物體中,使其形成的物聯網與網際網路相聯,透過超級電腦和雲端運算將物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有助於促進都市經濟、社會與環境、資源協調永續發展,提高城鎮化品質。
- 智慧城市為主軸
楊局長表示,高雄市百年來歷經了日據時代、國民政府時代、及戒嚴時期,回顧百年來,城市不斷成長擴張,要如何打造符合國際潮流的新都會,吸引更多人前來移居,給市民更美好、更便利的生活,為高雄市下一個100年奠定更好的基礎,是市府團隊目前傾全力積極努力的目標。
目前國際各大都市提升城市競爭力的策略,都是以建造「智慧城市」為主流,什麼是「智慧城市」?楊局長說,以方向性來看,安全、生態、綠城及永續為大前提;以執行面來說,創造產業聚落、城市分區規劃、縮短偏鄉數位落差、官方與民間連結、塑造高雄文化等等,一步步重塑都市個性,打造宜居與適居的生態都市,改善都市環境,改善都市體質,讓市民生活充滿幸福感。
高雄市「智慧城市」的主體為科技軸線,一路從台南科學園區、路竹科學園區、橋頭科學園區到亞洲新灣區,從北到南連成一氣,由形成的產業聚落提供就業機會,再發展到居住需求、生活服務等,每個面向都在落實科技化智慧城市的目標。
- 三城計畫圓滿生活
然而,科技軸線不僅僅是發展科技產業,分區計劃中必須滿足產業、文化藝術及休閒生活等需求,高雄市北、中、南的「三城計畫」,便是依分區發展計畫,將三城的計畫目標加以定義。
北城以楠梓及中油等原屬加工出口區及重工業區為主,以產業聚落的型態,發展產業與生活,左營高鐵站、捷運左營站及台鐵左營站也在北城範圍內,交通建設皆已完成,產業發展無後顧之憂。
中城以衛武營、台鐵機廠為核心,該區重劃約9-10公頃的商業區,兩廳院也已經完工啓用,未來中城將以發展設計及藝術為主軸,高雄市的另一個新的文創文化,將在此生根開花結果。
南城則以亞洲新灣區為主,愛河出口處的高雄展覽館、流行音樂中心及旅運中心皆陸續啓用,形成新的都市櫥窗;再加上1-12碼頭文化地景,又有5G中的AIOT強化軟體,提供市民嶄新的休閒服務設施。
亞灣區的腹地廣大,閒置20年的港務區用地、202兵工廠等等,整體面積將近有600公頃,過去因為群聚效應不佳,發展遲緩,未來計劃將吸引200-300家廠商進駐,日後的發展潛力無窮,楊局長信心滿滿地說:只要亞灣區發展起來,整個高雄就起飛了!
- 連結政府資源與民間建築
楊局長說,將政府投注大量資金的智慧城市資源,結合到一般建築物,改變市民的生活形態,將是高雄市「智慧成市」的新亮點。
智慧城市的軟硬體中,其中有10%在戶外,由政府打造公共的智慧生活環境,像是無人駕駛車、搭配改建的人行道及自行車道、發展輕軌運輸,高雄市每年約有200-300人因交通意外喪命,若能提供市民更安全的用路環境,便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
再者,智慧生活另有90%是屬於室內。政府公共系統中溫濕度及雨量控制,透過迅速的5G路網,將這些資訊傳遞到建築物中,就能達成節能減碳省水省電的愛地球工程。
以雨量為例,公共監控系統取得雨量即時資訊,當暴雨發生時,便能藉由5G連結,將暴雨訊息快速傳遞到建築物中,建築內的防水閘門便會自動升起,避免淹水情事發生,有效保障市民生命及財產安全;或者當高溫熱浪來襲時,即時訊息藉由5G快速傳送到建築物中,室內空調就會自動開啓,避免熱傷害等等。
這類的科技生活,在高雄市政府的規劃執行下,未來都會成為你我的真實生活寫照。以亞洲新灣區為例,未來新建案都必須符合綠建築的八大系統,降低環境污染,節能減碳,配備智慧電錶,溫度監控系統、省水省電裝置,與政府外部智慧系統連結 。
市府自行興建的1,800多戶社會住宅,都將以這個智慧建築的標準來興建,預計在2021年底動工。換句話說,日後在亞灣區,第一排海港無價景觀,將不再是由豪宅所獨享,中產階級也能以平價入住亞灣區,享受美好生活。
而舊城區的蛻變,則要倚賴都市更新,畢竟舊建築要完成科技設備不易,因此必須加快都市更新及危老重建的腳步,舊建築更新完成後,就能擁有新設備,生活更安全、更健康。楊局長說,過去高雄建商對都更的意願低落,但近幾年在政府的宣導下,目前已經有20多家建商參與,都更市場的未來性十分看好。
- 縮短城鄉數位落差
高雄市的岡山、鳳山、旗山三大地區,涵蓋了原隸屬於高雄縣區的外圍鄉鎮,舊高雄縣的縣徽即象徵「三山一體」,高雄市政府也十分重視,未來將啓動不同階段的都市計劃。
第一階段以橋頭、崗山及路竹等地為主,這些地區將進行都市計劃通盤檢討,提高容積率建蔽率,提升土地使用強度,吸引民間資源投入;第二階段將以大社、大樹及仁武為主,納入國土計劃中,重新佈局鄉鎮定位,未來會有更多元的發展性。
楊局長說,這些外圍偏鄉有許多特殊文化,都是很珍貴且極具特色的文化資產,應該被保存並發揚光大,以六龜為例,六龜介於平地與山地的交界處,早期是山產跟平地貨物的交換地,為滿足往來商務的需求,六龜的交通運輸跟住宿旅社很發達。其他像是旗山的山產、大寮米倉等等,早期都是沿著高屏溪發展的重要集散地,這些地區都有很豐富的歷史文化資產,是高雄文化很重要的根源。
局長最後表示,英國都市設計學者曾為智慧城市下了一個很好的註解:所謂的智慧城市,就是要將城市的基礎設施,有效利用並連結到人民的生活之中,建立真正永續發展的泉源。高雄將先整合各政府部門的資訊,建立智慧城市的基礎環境,並導入智慧分析預測工具,以大數據及資訊網絡的影響力,做為城市規劃的工具,藉由智慧城市的發展目標,滿足未來高雄市各區,亞洲新灣區、哈瑪星老城區等不同區域市民的生活所需,為市民打造下一個更美好的100年。
(文章提供:高雄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