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藍綠白三黨總統參選人談居住正義 圍繞社宅供給 稅制改革及住宅補貼

落實居住正義,藍綠白三黨總統參選人也已提出政見,續推社宅是三黨最大共識。此外,民進黨賴清德祭出囤房稅2.0等居住三箭;國民黨侯友宜提出檢討不動產交易所得稅;民眾黨柯文哲則規劃調降自住房屋稅率。

賴清德祭出居住三箭,呼應行政院囤房稅2.0政策,並以八年任期規劃新增30萬戶社宅,等於至2032年達50萬戶社宅供給,租金補貼加大到每年50萬家戶補貼量,希望2032年達社宅、包租代管與租金補貼「百萬租屋家戶」總目標。其次,賴清德也推動擴大青年安心成家優惠貸款及利息補貼;第三則持續擴大社宅供給。

侯友宜針對住宅政策則提四大主張,包括多元公宅、育兒成家有宅住、炒房遏止穩房價、都更升級有保障,針對二胎以上家庭優先抽社宅,與購買地上權住宅,青年購屋超低利貸款提升至1,200萬元。為杜絕炒房行為,侯友宜主張由行政院設置中央住宅委員會,檢討不動產交易所得稅,四房以上囤房課稅,以實價登錄價格設算。

柯文哲提出「三多力」政策,一是社宅「大力蓋」,在社宅儲量占比未達5%前,減少國有地標售,避免政府帶頭炒地;其次是稅制「大力改」,自住稅率自1.2%降至0.6%,並加重囤房者稅率;第三是對租客房租「大力補」,依照家戶人數及收入給予不同租金補貼。此外,對於房客的所得稅申報,租屋支出從一般列舉項目移至特別扣除額,並提高可申報額度,以減輕租客負擔。

網路地產王總經理陳韻如指出,三位候選人的政見其實大同小異,都是圍繞在房地稅(移轉稅、持有稅、所得稅)、供給量(社宅直接興建、包租代管媒合戶數)及補貼(利息補貼、租金補貼)上。顯然這些政策方向都是偏向選民,讓民眾買得起、住得起、輕負擔,雖然無可厚非,但無新意,無法解決現在的問題。

實際上台灣房地產最大的問題,在於房屋老舊及空屋過多,全台450萬戶以上屋齡超過30年的老宅,隨時存在居住安全的風險,安全性十分脆弱,都更速度又十分緩慢,緩不濟急。應該要推動可分割的地上權住宅,一來房價可降低,二來可分割才有交易流動市場,國有地市有地應該要活化。

空屋過多問題,是無法用增加持有稅逼出供給的,只會引發更多民怨,目前的空屋率約為10%,陳韻如表示,目標應該降至5%左右,倘若真能實現,大約有45萬戶空屋可釋出,再搭配包租代管管理,社宅供給量才能有效提升。至於如何引導釋出,可以有很多討論,像是政府用不動產證券化方式及資再收購,政府變成房東,日後再標售等等,都有很大的討論空間。